首页 > 新闻-看见河北网 > 看见河北 > 正文

7名发音人为南部话“代言”

文章来源:南充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14 05:55:49

本报记者 李然
  南部县是2017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省级调查点,根据省语委要求,南充地区将按照国家级调查点的标准,对南部县调查点开展语保调查工作,力争将南部县的汉语方言纳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12日,记者获悉,经过前期征集发音人、面试等环节,南部县最终确定7名方言发音人,目前西华师大专家团队正在对南部方言开展调查工作。

南部县确定7名发音人
  “此次语保工程南部县调查点共将征集7类发音人,分别是老年男性A类(60-65岁,老县城人)5名、老年男性B类(65岁以上,县城、乡镇农村人员皆可)10名、老年女性(60-65岁,老县城人)5名、青年男性(25-35岁,老县城人)5名、青年女性(25-35岁,老县城人)5名、地方普通话发音人9名(三甲3名、三乙3名、不如级水平3名)等。”2017年语保工程南充地区南部县调查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7年语保工程南充地区调查工作启动起,他们就着手开始了发音人征集工作。前期,他们通过网上、传单、电视等方式在南部县城区内进行了宣传,不少热心群众前来咨询。因为旧城区社区、老旧居民小区的土生土长的老南部人较多,而教育、文化单位的工作内容与语保调查内容贴近,或许更能理解语保工程对地方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所以他们将征集重点区域放在了教育、文化单位以及旧城区的社区、老旧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因为地方普通话发音人和口头文化发音人可以由前5类发音人兼任,所以在征集发音人时主要以前5类为主,最终选出来的正式发音人可一并承担地方普通话和口头文化的音像录制工作。”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南部县调查点共征集到何清云、何军、谢永熙、鲜义刚、巫德华、王玮琪、刘明志7名发音人。其中,何清云是老年男性发音人,何军是青年男性发音人,谢永熙、鲜义刚是口头文化发音人,巫德华是老年女性发音人,王玮琪是青年女性发音人,他们6人既要录音又要录像,而刘明志只参加字词录音。

用乡音讲故事说顺口溜
  “自己的声音能够代表家乡话永久保存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现年74岁的谢永熙,是此次语保工程南充地区南部县调查点口头文化发音人,他告诉记者,他今年6月在网上看到语保工程的相关信息后拨打了电话报名,第二天,他就被通知到南部县教师进修校参与了面试、试录等。今年8月底,他入选成为语保工程南充地区南部调查点口头文化发音人。
  “作为口头文化发音人除了要读文章、字词,还要讲故事、说顺口溜、介绍南部风土人情等。”现年69岁的鲜义刚是另一位口头文化发音人,他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能够留下纯正的南部方言和南部风土人情,他专门找了介绍南部的书籍、文章,全面了解南部地区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此外,他每天都会抽时间翻看相关资料、练习录制技巧、记录方言字词等,希望能够将南部的乡音保留下来。
  “南部县调查点的调查工作已经开始,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录制工作以及查漏补缺,预计本月内将完成。”此次语保工程南充地区负责人、西华师范大副教授曾晓舸告诉记者,要当好一名代言人并不容易,除了会说地道的南部方言,还要有耐心、有毅力。录制音像资料时,需要发音人每个汉字、每个词汇逐条录制,录制时对声音、画面、噪音等都有严格要求,一旦不合格将重新录制。录制结束后,他们将把资料送到中国语言资源研究保护中心进行验收,只有验收通过,发音人的乡音才能进入国家语保资源库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