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导主任李银环正在给学生授课。她长期致力于残障儿童教育研究,在教育一线近30年。受访者供图
■ 对话人物
李银环 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导主任,长期致力于残障儿童教育研究。十九大代表。
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导主任李银环长期致力于残障儿童教育,称“被孩子们爱着特别幸福”
李银环,出生于1968年8月,1988年7月师范毕业后进入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工作,这是一所专门为残障儿童开办的特殊教育学校。
到2017年,她已在“特教”一线工作近30年,长期致力于残障儿童教育研究,目前担任该校教导主任,曾获得首都巾帼十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李银环曾为十八大代表,2017年6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她被选举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我们的工作可以救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新京报:30年前,你刚进入学校时是什么情况?
李银环:通州培智学校属于建校比较早、以智障教育为主的特殊学校,很多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学校。我没想到自己刚毕业会被分配到这里,有些不理解。但深入教学、了解这些孩子和家长之后,发现工作特别有意义,我们的工作可以救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家长特别需要你,可以为孩子未来发展铺一些道路,虽然不是以前想象的可以桃李满天下,但是可以让孩子幸福、家庭幸福。
新京报:到现在为止你教过多少学生?
李银环:我担任班主任快20年,经常一个班带好几年,而且班容量最多也就十五六个人,因此教过的孩子比普通老师要少,总共教过的孩子也就200余人。其中,最小的孩子2岁,最大的有十八九岁,年龄跨度非常大。
新京报:这些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李银环:印象深刻的事情特别多,都说我们要爱着孩子,但是我在工作中更感觉是孩子爱着我们。
当班主任的时候,虽然很累,但非常幸福。有一次我在学校澡堂洗完澡出来,没带梳子,就用手对着镜子缕着头发,有一个住校的6岁小孩看见了,就跑回屋子,默默把梳子递过来,她也不会说话,就那么看着我,被他们爱着真的是特别幸福,这样的事情特别多。
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如果智商稳定,以后也可以走入社会,有很好的未来。比如之前曾教过一个聋儿孩子,是我从家里“捞”出来的。一次,我在跟着残联普查时看到他还在家里玩,就告诉他通州有这样一所学校可以来上学,帮他进行语言康复,那时候他很小,但后来他考上大学后还回来看我。我问他你还记得我吗,他说记得,妈妈说不能忘了李老师,没有李老师就没有你的现在。
还有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刚来时问题很多,后来他在绘画方面有很大发展,通过画画每年收入上万元,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其实,老师只是引路和指导,更多的是这些孩子、家长的努力,让残障孩子有了光明的希望,而他们的成长和成就反过来也给老师力量。
“不放弃每个孩子”是“特教”最大变化
新京报:30年来,你一直坚持在“特教”一线,教授残障儿童最难的是什么?
李银环:我已经教了30年,按说是很有经验,现在也在一线教书,但是再有经验,一旦遇到不同类型的残障孩子还是觉得很难。
20年前,我没怎么接触过孤独症,现在一个班一大半儿都是孤独症儿童,这样的孩子走进去很难,他不理解你的语言,也不知道怎么跟你沟通,还有一些刻板行为,坐不住,总是蹦蹦跳跳,要不就是跑出去,要不就是哭闹,你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当你走不进去、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无助和困难,因此老师们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要知道原因,知道怎么进入,让他们眼里有同学、老师,让他们真的去学习、成长。
新京报:你从业30年来,残障儿童教育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银环:特殊教育变得更适合孩子,现在实行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能力,给他制定相应的计划,不放弃每个孩子,这个变化是最大的。
此外,特殊教育体系过去是模仿普通学校,很少有专门的课标课程,现在的体系越来越适合残障孩子的成长状态。
新京报:目前残障儿童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李银环:很多问题实际上正在逐步解决中,比如残障孩子与教师比例问题、随班就读的质量问题等。
新京报:你认为残障儿童应该如何适应社会?
李银环:让孩子更多的走出去。我们学校是生活化教育特色,所有课程围绕提高孩子生活能力进行,比如烹饪就在烹饪教室学,购物真的走入超市的环境,让他们能真正走入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征集师生对“特教”建议准备参会
新京报:你曾是十八大代表,此次连续当选,有什么变化?
李银环:五年前,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能当上十八大代表,当时的心情是紧张、兴奋、懵懂、担心,感觉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同时也感受到责任重大。
这次连续当选,感觉更光荣、责任更重大,过去的担心少了,有了十八大的履职经验,在十九大履职方面多了一层自信。
新京报:这些年群众反映过哪些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李银环:我能成为代表是特教系统的光荣,说明国家重视特殊教育,周围的人也会积极提意见,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发展方面,提出建议后,通过各种新政策和制度的出台落实,确实感受到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
比如提高特教教师专业培训力度,过去培训比较少,建议提出后没多久,我就注意到北京对教师的培训逐渐增加,培训项目越来越全面,如言语治疗师、课标解读等等,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发展方向、兴趣爱好、孩子特点选择相应的讲座培训。
还有在孤独症教育方面,很多家长希望加强孤独症教育,现在情况越来越好,孤独症训练机构也多了,很多智力较正常的孤独症走进了普通学校就读,把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家长和孩子。
新京报:你为参加十九大做了哪些准备?
李银环: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我是来自北京通州教育系统的特教老师,对于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状况和成就,在讨论报告内容时介绍和宣传。二是作为特教老师,征求老师、家长、同行等对特殊教育的好的建议,利用“十一”假期整理出来,为在会议上提出更适合的建议做好准备。
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加快,国家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财政投入也特别大,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有了课标、教材,特殊教育工作越来越规范,学校软硬件建设也越来越好。
因此,我对党代会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和期盼,希望十九大在关心、支持的基础上,继续关注特殊教育,推进特殊教育更好地发展。
代表语录
我能成为代表是特教系统的光荣,说明国家重视特殊教育,周围的人也会积极提意见,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发展方面。提出建议后,通过各种新政策和制度的出台落实,确实感受到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
——李银环
新京报记者 沙璐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