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家菡) “快通知村民们来取种子吧,刚好预报这几天有雨,争取今天都种上。”6月21日,市环卫局驻村工作队将200斤板蓝根种子送到了喀左县白塔子镇杨杖子村,解决日前因高温干旱天气造成种植的板蓝根成活率低问题。
了解村民疾苦,急村民之所急。自从市环卫局驻村工作队在杨杖子村扎根以来,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变好了,致富的项目逐步做了起来,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村子里的变化越来越大。
进村“家访” 了解方方面面
杨杖子村是省级贫困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389户1202人,耕地2020亩,90%以上为坡地。目前,贫困户56户、贫困人口129人。“村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单一、设施落后等原因,经济水平不高。个别贫困户由于病、残等原因,每年还要花费不小的开支用于看病,为本来就贫苦的家庭又增加了不小的负担。”驻村第一书记董志广介绍,从对接的第一天,我们驻村工作队就想着怎样尽快解决村子存在的各类问题。
年初以来,驻村工作队走进山村,协同镇包村干部深入到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到各家进行“家访”,了解全村各方面情况,认真分析本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研究脱贫致富的方式和方法。开始时大家的想法很难统一,但经过努力,最终大家达成共识,齐心协力让村子脱贫致富。
抓基建 上项目 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驻村工作队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确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投入力度。工作队到村后,发现最大问题是村第一组近300名村民出行无路的问题。董志广千方百计想办法,用自己熟悉项目管理专长,用自己的老朋友帮忙,协调各级相关部门,落实以工代赈项目。组织申报实施一组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克服诸多困难,终于得到落实。目前,2.02公里的村路正在建设中,为村民解决了出行难问题,同时雇佣部分村民修路,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徐国文大爷说,原来这路坑坑包包的,孩子上学不方便,粮食一斤比外面少卖3分钱,化肥一斤比人家贵2块钱。这回把路修好了,我们日子也能更好了。
驻村工作队还协调水利资金,新打水井3口,铺设灌溉管线2000延长米;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修村路2.76公里,建路灯4盏;改造危房11户,其中翻建10户,维修1户;出资修建垃圾池8座,清理整顿沿街杂物,进行村容村貌治理;完善村标准化卫生室一处60平方米,配备橱柜2个;完善村部210平方米和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建设,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村民幸福指数。
抓产业 保增收 为脱贫致富提供保障
为了村民能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年初,驻村工作队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56户129名贫困人口纳入合作社中,利用村民入股的110亩农田,发展快枣套种中药材项目。同时,参加合作社劳务获得劳动报酬实现增收。该合作社采取土地共营制形式,由村两委班子带头组建,村主任为合作社理事,村书记为合作社监事,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年亩产可实现收益1000元以上。工作队不仅帮助合作社解决了种子问题,还经常到地里了解药材的种植和生长情况,并与村民一起参与种植。
今后,驻村工作队还将大力推进杨杖子村发展养牛产业、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争取让全村早日脱贫,过上美好生活。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