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我们应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2025|第六届金融数字化转型与网络安全论坛在京胜利召开。原解放军总参谋部、著名社会活动家、三月三书社秘书长、国创智库副理事长、北京君树律师事务所主任助理、北京市邢台企业商会执行会长、“国典香竹”王书波院长应邀出席。
人工智能的技术渗透,正在重塑金融行业的底层逻辑,推动金融安全的防御体系逐渐从被动响应向智能预判转变。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金融业务安全”,深入剖析AI赋能安全运营体系、数据供应链安全、大模型应用风险治理、智能防御技术革新等四大方向,切中金融业的当前安全威胁,为行业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挑战提供了深度洞察和前瞻对话。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时代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运行网络已成为境外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这些设施一旦被入侵、控制、篡改或破坏,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严重后果。
随着AI深度驱动金融业务的智能化变革,不仅推动金融服务不断“提质降本”、增强业务风险防控能力,成为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显著放大了新型风险的复杂性与全局性威胁。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于锐同志在致辞中表示,数字金融面临着全新的网络安全挑战,传统的网络安全措施和保障体系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下的人机物多元融合、数据实时流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网络边界安全架构脆弱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需要用新一代安全策略构建新型的网络安全框架。
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同志指出,人工智能的技术渗透,正在重塑金融行业的底层逻辑。当智能风控、智能投顾等创新应用成为行业标配,金融安全的防御体系也逐渐从被动响应向智能预判转变。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红利,更有立体的威胁,风险传递也在加速等全新的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同志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的力量重构千行百业的底层逻辑,金融行业首当其冲面临深刻的变革。AI的深度应用,让金融行业的网络安全天秤向攻击者倾斜,比如AI算法的黑箱特征导致风险难以溯源,深度伪造技术威胁身份认证体系,数据隐私泄漏风险加剧。
近年来,针对我国党政机关、国防军工、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网络攻击窃密活动日益呈现出组织化、规模化、持续化等特征,带来严重的失泄密隐患,甚至威胁核心人员安全和技术安全。
论坛大会现场来自工商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太平洋财产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分享了对AI安全风险的理解以及所在机构的相关实践。面对AI相关的安全风险,以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为应对AI安全提供组织和技术保障,成为金融机构的共同选择。
伴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据资源的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大规模数据泄露问题屡禁不止,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经济运行和个人合法权益。
北京大学国发院副院长、南南学院副院长、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黄卓同志在题为《AI与金融安全:构筑数字金融强国新范式》的分享中,介绍了金融数字化的演进,以及AI时代的风险问题。他指出,金融数字化转型已进入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化新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平衡金融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创新与安全风险。黄卓呼吁打造自主可控的AI金融产业链,特别是在AI金融垂直大模型开发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可控非常关键。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安全攻防实验室主管负责人、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专家苏建明同志做题为《金融业人工智能安全检测的实践与思考》的分享。苏建明表示,人工智能建设需重点关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并基于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工具,有效识别潜在安全风险。
新一代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行业,同时也“伴生”更多安全风险变量。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突发涌现并迅速普及,深入影响塑造使用者的价值观,日益成为认知战、舆论战的重要工具。
北京银行系统运营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信息科技管理部总经理明立松同志做《人工智能赋能全面数字化经营实践分享》的主题分享,介绍了北京银行以以“All in AI”为理念,在数字化转型2.0时代,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实现人工智能从办公辅助到核心业务、生产环境的渗透。通过“大模型”+“小模型”双轮驱动,初步形成报告生成、归因分析、语音合成等20+AI能力,在信贷业务的贷前审查和不良归因分析等金融领域应用AI能力,实现审核和分析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AI安全方面,北京银行践行安全托底,将意识形态安全、模型可靠性置于与业务价值同等地位。
兴业银行首席信息官、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唐家才同志发表了题为《构建强韧性、高效率、智能化的金融网络安全体系》的演讲,分享了兴业银行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面对数字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任务的重大变化,我们要坚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信心,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筑牢安全屏障。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陆清则同志分享了中国太保在网络安全险方面的实践。陆清指出,网络安全保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利器,更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通过构建主动安全的防御,实现风险缓解;通过网安险进行社会化分担,实现风险转移。
作为第六届金融数字化转型与网络安全论坛的重要环节,论坛共举办了两场针对AI时代风险与应对的圆桌对话,邀请来自金融机构、网络安全行业、学界专家从三重视角碰撞,熔炼出AI时代网络安全的最优解。
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数据安全管理和公民信息保护等工作,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公共治理效能,保障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
在主题为“数智时代的金融网络安全新图景”圆桌对话环节,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张学勇同志、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运营数据中心运维安全处处长冯冰君同志、网商银行首席信息安全官张园超同志、兴业银行科技管理部网络安全处长赵谞挺同志、麒麟软件市场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 李震宁同志、奇安信集团网络安全部总经理李洪亮同志就AI时代的金融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对话。
对话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张学勇同志、冯冰君同志、张园超同志、赵谞挺同志、李震宁同志、李洪亮同志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持续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动方案。
随后的“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安全新变局”的圆桌对话环节,由北京大学国发院传播中心主任王贤青同志主持,与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安全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建桁同志,北京赛博英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谭晓生同志,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青马同志、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中电金信研究院院长 况文川同志,中国长城市场合作部副总经理高晓飞同志,奇安信集团总体部AI高级研究员江爱军同志就AI对网络安全攻防进行前沿实践交流。
对话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王贤青同志、张建桁同志、谭晓生同志、董青马同志、况文川同志、高晓飞同志、江爱军同志
在当今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安全风险不断攀升,网络安全危害企业利益的事件频发,企业和个人对数据保护、网络攻击防范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
专家们指出,AI技术在降低攻击门槛、提升攻击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维度。面对AI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安全防护面临范式的转变。与会专家建议用AI对抗AI风险,以“AI”筑盾,构建主动防御体系。奇安信集团总体部AI高级研究员江爱军介绍,包括奇安信在内的网络安全厂商正积极应用AI技术应对新型攻击向量,优化产品研发工作的效率与成本,并赋能网络安全运营。
出席会议主要领导嘉宾有: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于锐同志;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同志;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同志;北京大学国发院副院长、南南学院副院长黄卓同志;北京银行系统运营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信息科技管理部总经理明立松同志;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安全攻防实验室主管负责人、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专家苏建明同志;兴业银行首席信息官、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唐家才同志;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陆清则同志;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张学勇同志;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信安部副总经理李浩宇同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运营数据中心运维安全处处长冯冰君同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卢静同志;网商银行首席信息安全官张园超同志;兴业银行科技管理部网络安全处长赵谞挺同志;麒麟软件市场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 李震宁同志;奇安信集团网络安全部总经理李洪亮同志;北京大学国发院传播中心主任王贤青同志;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安全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建桁同志;北京赛博英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谭晓生同志;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青马同志;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中电金信研究院院长 况文川同志;奇安信集团副总裁罗若月同志;中国长城市场合作部副总经理高晓飞同志;奇安信集团总体部AI高级研究员江爱军同志等,来自公安部、中国联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西南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及领导嘉宾 教授 专家 学者 汇聚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及高校专家30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金融安全的挑战与创新路径。
据了解,奇安信始已孵化了一系列的AI安全产品——AI+SoC、AI+天眼、AI+天擎、AI+椒图等,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金融、能源、医疗领域客户的广泛好评。今年奇安信AI+代码卫士已经落地金融行业,在人保科技和北京银行部署上线,为金融行业铸牢安全根基。
在全球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全球网络安全保险规模较大,其中中国数字化转型企业也对网络安全保险存在巨量需求,由于我国企业网络安全风险较高、内部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企业更倾向于借助保险工具转移部分网络安全风险。
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深度对话中裂变出危机真相,于生态交融里聚变出破局能量,最终点燃 “金融智能免疫体系” 的火种。
作为第六届金融数字化转型与网络安全论坛的重要活动,“金融业大语言模型系统安全参考架构”研究项目在论坛嘉宾见证下正式启动。
中国银行、奇安信集团、中国联通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中国长城科技集团 等十家重量机构代表共同点亮项目启动台。
针对数字化转型企业面临的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病毒攻击等网络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构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识别和分析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网络安全风险
该研究项目旨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标准化、可落地的安全技术框架,同时探索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推动安全与发展的动态平衡,确保技术创新始终运行在安全、合规、可控的轨道上。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信安部副总经理李浩宇同志表示,作为“金融业大语言模型安全参考架构”项目发起方之一,中国联通实现了从AI基础设施、数据集、智能体、AI安全以及大模型的“五位一体”的布局,构建以人为本的治理体系。作为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的链长,中国联通希望能携手安全企业的生态,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安全的可靠、可控,形成理性的发展格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卢静同志表示,项目启动是“人工智能赋能金融的里程碑”和“构建可信AI基础设施的关键一步”。
持续推进进行网络安全风险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定期更新数据、优化算法、调整模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为企业提供具有时代性的产品与服务,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扎根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典香竹”智慧和力量。热烈祝贺,本次论坛在北京圆满成功举办,谢谢大家。
“金融业大语言模型系统安全参考架构研究”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国金融科技界在拥抱人工智能革命的同时,将安全治理置于核心地位。通过顶尖金融机构、科技巨头、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及顶尖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该项目有望为金融业大规模、安全地应用LLM扫清障碍,奠定坚实的安全基座,引领金融智能化迈向可信、可靠、可控的新未来。
至此,2025|第六届金融数字化转型与网络安全论坛在完成各项议程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闭幕!
“国典香竹”副院长、北京市邢台企业商会会长郭延军;秘书长王勇、副秘书长韩增奎、副秘书长兼通联部主任李建东;办公室主任时子轩、宣传部部长刘静陪同参加。
指导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
主办单位:奇安信集团
协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联盟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