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看见河北网 > 看见民生 > 正文

青海白酒市场谁将是最大赢家(海东时报)

文章来源:(海东时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2-26 05:11:23

时报记者 张扬 摄影报道

临近年底,青海白酒市场不再“淡定”,竞争的“战火”一触即发,今年“两节”期间,谁将是最大的赢家?还需拭目以待。

爱喝酒的青海人

此前坊间一直传闻:青海白酒消费量全国第一。虽然这一说法没有权威数据支撑,但青海人爱喝酒却是不争的事实。

民间一直有“无酒不成席”之说,无论有朋自远方来,还是好友小聚,都免不了小酌几杯,以酒助兴。尤其是春节等重大节日,逢席必有酒。相关机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28万网友去年春节期间每天都在喝酒。令人想不到的是,一贯以“大酒量”自居的青海人却没有入榜全国前十,“酒量最高的省市”前十位分别是: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北京、辽宁、安徽、山西、吉林和湖北。其中,72%的山东网友年夜饭喝了超过三两以上的白酒,35%的人喝了半斤以上。江苏紧随其后,有68%的人喝了三两以上的白酒,喝半斤以上的占33%。排名第三的河北也不甘示弱,67%的人喝了三两以上,31%的人喝了半斤以上。在饮酒量方面,山东人依然拔得头筹,日均饮酒中所含酒精为83.1毫升,相当于3.8两45度白酒或4瓶500毫升的瓶装啤酒,酒精完全被人体分解需要5小时54分钟。调查还显示,春节喝白酒的人群中,30—50岁的中青年人成为主力军,占到73%,18—29岁的消费者占18%,50岁以上的人仅占0.9%。

然而,调查结果并没有影响青海人喝酒的热情,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相比于省外的大酒量,青海人也不甘示弱。也许受气候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冬季的严寒,需要白酒提供热量,所以几乎所有的青海人都爱喝酒,“青海的麻雀也能喝二两”,尤其是在草原生活的群众,随身背着酒壶并不是夸张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同在严寒地区的俄罗斯人也喜欢喝酒。不过,和省外相比,青海人喝的是“慢酒”,即喜欢慢慢饮来,坐在酒桌上能喝一天,也许这影响了青海人能喝酒的“形象”。

你方唱罢他登场

正因为青海人爱喝酒,青海地区历来被全国各大酒企觑觎,并上演一幕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市场竞争大戏。

一直以来,青稞酒不仅是青海人的最爱,还是青海人的精神家园,自然也在青海白酒市场占据制高点。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青稞酒厂蜂拥而上,出现大批作坊式小酒厂,现代工业的发展,也对传统酿造工艺发出挑战,很多小作坊酒厂不是在酿酒,而是在进行酒精勾兑,青稞酒在消费者心中的至高地位轰然倒塌。加之随着改革开放后产业流通加速,川酒恰逢其时地挤入青海市场的大门。

原青海省糖酒副食总公司职工唐金波至今仍清醒记得,上世纪90年代,川酒进入青海后大受欢迎,先是沱牌大曲,两三块钱一瓶,不仅价格低廉,口感也很不错,一时间成为青海人饭桌上的“标配”。此后,尖庄、泸州老窖、剑南春、五粮春等川酒在青海风起云涌,在青海白酒销售市场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传奇。 随着川酒等省外白酒在青海的攻城略地,青稞酒开始节节败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给予青稞酒沉重一击的却是新疆酒。也许很多青海人对肖尔布拉克仍记忆深刻,这个来自新疆的白酒自2000年左右来到青海后就表现超群,不仅被摆在各大商超显著位置,还被写进大大小小餐饮店的酒水单。

在这之前,青稞酒也曾发起反攻,以互助酒厂为代表的青稞酒企业推出的“红青稞”“白青稞”“青稞金酒”等还曾红极一时,但面对肖尔布拉克的强势进攻,青稞酒彻底失去了招架之力。最为惨烈的是,当年青海省内连年的酒评大赛上,排在第一的却是外地牌品,青稞酒甚至无缘榜单。

青稞酒强势回归

市场不相信眼泪,在各地白酒的夹击下,青海青稞酒一度陷入低迷,除了互助酒厂,湟中金塔酒厂、西宁酒厂等曾是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大牌在20世纪初都纷纷偃旗息鼓,被不少青海人戏称“我们喝倒了这么多的酒厂”。

其实市场还是那个市场,青海人一如既往地喜欢喝酒,并且每年喝的量有增无减。“那时确实是青稞酒生产环节出了问题”,一位行业人士坦言,小、散、乱是青稞酒品质不保的祸根。因为看中了白酒的丰厚利润,数百家小酒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青海各地,如同当年的“秦池”一样,勾兑成为不少小酒厂的“独门绝技”,从四川等地2元钱一斤购进食用酒精,勾兑加工罐装后能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青稞酒的招牌就这么被砸了。

然而,当时青稞酒的日渐式微是多种原因的共同结果,最主要的还是青海青稞酒企业普遍规模太小,现代化程度不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2005年,风雨飘摇、濒临破产的青海青稞酒集团改制为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再次打响青海青稞酒市场“保卫战”。

改制给青海青稞酒带来了新的希望,先是“八大作坊”的推出,再次唤醒消费者对青稞酒的记忆,然后是“天佑德”的横空出世,带领青海青稞酒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青稞酒再次强势回归,不仅成为青海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待客酒品,还走俏省外市场,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在2011年登陆A股市场。

市场细分有变数

根据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机构2011—2016年预测报告,未来5年,中国的酒精饮料增长率将达到63.2%,成为全球酒类消费增长的“引擎”。尽管近年来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对高档白酒市场冲击不小,一些高档酒水的销售额也明显下降,但中低档白酒依然很畅销。

政策调整下,青海白酒市场也开始回归理性,也带动白酒消费市场进一步细分。“如今青稞酒品种越来越多,形成了高中低各个档次,让每一个消费层面都有得选择。”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酿造部经理张松表示,青稞酒之间的竞争压力犹存。

“喝酒还是青稞酒。”随着青稞酒再次被青海消费者首选,不少小酒厂再次抬头,据记者了解,目前仅互助县正常生产的小酒厂就有27家,一些小酒厂仍在延续勾兑工艺。这会不会让青海青稞酒再次重蹈覆辙?张松对此表示,当前的青海青稞酒生产格局早已和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牢牢占据主动地位,目前年产青稞酒1.5万吨,新厂区本月29日投产,年生产能力是现在的五倍,一期投产后年产也在1.5万吨,其他小酒厂全部加起来也不及他们的零头,对他们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确保青稞酒的品质,最终实现5万吨的储藏量。”据张松介绍,他们采用的都是600多年历史传承的“清蒸清烧四次清”传统工艺,原料清蒸,辅料清蒸,清糟发酵,清蒸流酒,尤其是用花岗岩窖池发酵的四次操作,为公司特有,2009年9月被认定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他们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宝。

需要注意的是,青稞酒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原生态式的酩馏酒近年来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去年青海酩馏酒销售额达到2亿元,不过没有看到其持续成长性。”张松认为,酩馏酒生产企业同样多是小酒厂,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高档产品竞争无望下,不少酒企开始涉足青稞散酒市场,并以最亲民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不过一句广告词“散酒有品牌、就喝世义德”,还是让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占了上风。

很显然,目前青稞酒看似稳坐青海白酒“大佬”地位,但在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未来有没有什么变数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