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看见河北网 > 看见民生 > 正文

激发群众自主脱贫意识 210余个村出台脱贫公约

文章来源:[南充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27 06:39:24

张晓东
  “自从村里的‘脱贫公约’出台后,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邻里之间更加和谐。这个‘脱贫公约’确实管用!”10月23日,阆中市朱镇乡东阳村第一书记张荣盛告诉记者,朱镇乡针对扶贫工作现状,制定出台“脱贫公约”,激发群众自主脱贫意识,共同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据介绍,“脱贫公约” 出台两年来,该乡238户849人全部脱贫。

出台“脱贫公约” 激发自主脱贫意识
  据朱镇乡党委书记赵耀介绍,“脱贫公约”出台之前,该乡的扶贫工作中存在很多具体问题,比如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打架、骂架和不孝敬老人等现象十分普遍,部分贫困户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配合不积极主动,认为扶贫是乡村干部的事情等。
  针对群众存在的观念落后和思想贫困等现象,朱镇乡党委、政府认为,扶贫必须先扶志和扶智,要充分调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基于此,该乡制定出台“脱贫公约”,引导贫困群众集中精力、集中智慧、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赵耀表示,“脱贫公约”虽然只是一种简单契约,但明确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后怎么办”的问题,内容涉及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法律与道德等,引导贫困群众自觉遵守和维护“脱贫公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据赵耀介绍,“脱贫公约”的出台很是慎重,经贫困户、非贫困户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几番讨论、反复斟酌,并经乡上审查后通过。为了让“脱贫公约”从墙上走下来,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发挥实效,朱镇乡不断完善内容,深化形式,并利用扶贫例会和农民夜校,组织村民专题学习。
  据了解,该乡每月召开1至2次扶贫例会,组织贫困户学习政策法规,邀请做得好的贫困户交流经验,对做得不好的贫困户进行点名批评。同时,在全乡开展“最美家庭”“致富能手”“脱贫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树立典范,在贫困户中掀起比学赶超的氛围。乡上还成立了目标督查办,采取督查通报的方式,对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发展等情况逐户点评,并对做得不好的农户点名曝光,通报批评,督促其限时完成。同时,该乡依托马家农场、杨氏果业等企业,发展种养大户,采取精神带动、入股分红等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

村风民风改善 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公约”管不管用?是否具有约束力?
  赵耀介绍说,如今,经过扶贫帮扶和带动,很多贫困户成为致富带头人,还帮助其他群众发展产业。封阳村村民陈开发就是这样的典型,他办起了养殖场,发动周边群众养鸡养鸭。而贫困群众武杰则带领其他贫困户到杨氏果业打工,成为劳务带头人。
  村民武安昌家的环境卫生搞得不好,村上便在他家召开现场会,村干部和其他贫困户帮助他打扫卫生,群众也来监督。如今,他家不仅环境卫生搞好了,还发展起柠檬种植和肉牛、家禽养殖产业。
  “以前我家的环境卫生做得不好,村上每月来检查几次,还带我到搞得好的农户家中参观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党和政府这样帮助我们,乡村干部这样努力,我也要自己努力,争取早日脱贫!”贫困群众何崇根说。
  全乡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截至目前,238户849人全部脱了贫。今年国庆前夕,全乡已脱贫农户聚集在金镶村马家农场,参加脱贫宣誓活动。已脱贫群众杜长培代表已脱贫户讲了话:“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多优惠政策,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就对不起党,对不起帮扶我们的干部。”
  如今的朱镇乡,新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200多户农民住进了新居。孝敬父母、勤俭持家、邻里和谐、热心公益、清洁卫生、遵纪守法的好风气蔚然成风。
  赵耀介绍说,下一步,该乡将提升和完善“脱贫公约”,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同时,着重加强对已脱贫农户的教育引导,帮助其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共同发展致富产业。
  据阆中市依法治市办主任王杰元介绍,该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台了“脱贫公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增强了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为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思想基础。截至目前,该市金子乡、思依镇、西山乡、天林乡等20多个乡镇的210余个村出台了“脱贫公约”,成为促进干群携手、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