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仓廪实、天下安”乃千年古训
如果你想看粮仓,一定不能错过河北!
因为,在这里
有距今8000年,我国最古老的粮仓
有充满建筑智慧的清代义仓
有罕见的仓廒建筑瑰宝……
从河北这些老粮仓里
可以看到传承千百年的“黑科技”
可以看到“藏粮于技”的中国智慧
华夏第一仓
中国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
磁山遗址粮食窖穴灰坑。磁山文化博物馆供图
位于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遗址
是粟谷、黍的发祥地
其中挖掘出土的储粮窖穴
距今约8000年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
时代最早的粮食仓储原型
被誉为“华夏第一粮仓”
![]()
这些粮窖多呈“袋型圆柱状”
设计精良,建筑考究
按粮食储藏功能从下到上
分别为粮食堆积区、空隙分离区
黄土隔绝区、灰土干燥区
磁山粮窖见证了
磁山先民独有的“藏粮”智慧
佐证了8000年前的华夏先民
已开始大规模储备粮食
为早期中华文明奠定了历史基础
600多年前的“官办粮仓”
蔚州常平仓博物馆
![]()
蔚州常平仓。
蔚州常平仓仓廒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原为明朝蔚州卫仓(军粮仓)
清初改为常平仓,也曾叫丰豫仓
清朝的常平仓共有仓廒11座
最高储粮可达35000石
蔚州常平仓现存大小仓廒五座
东厦房五间、仓神庙和戏楼各一座
常平仓仓顶的悬山式天窗便于通风
屋内木柱增强了粮仓的抗压能力
墙体下方的方形通风孔
可使仓内地面保持干燥
常平仓历经600余年不失其功用
是我国古代仓廒建筑中的瑰宝
![]()
蔚州常平仓博物馆。
明代初年的仓廒建筑留存极少
河北仅此一处
常平仓中的明代仓神庙更是全国罕见
蔚州常平仓因其弥足珍贵的文物价值
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蔚县依托古代常平仓
开办了蔚州常平仓博物馆
见证古代粮储制度
深州盈亿粮仓博物馆
![]()
深州盈亿粮仓博物馆。
深州盈亿义仓建于清代
屡经修缮、历经沧桑而不倒
是中国古代粮仓制度的见证者
深州盈亿义仓入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深州盈亿粮仓博物馆依托其修建而成
![]()
深州盈亿义仓。
深州盈亿义仓
具有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式风格
共有房屋51间
该粮仓主要功能为储粮和赈济
其仓储功能一直维持到20世纪90年代
深州盈亿义仓从选址到建设
无不经过仔细考量
为避水患,仓址选在地势高处
为防老鼠偷粮
粮仓墙体每隔一米处留有“猫洞”
同时,冷空气也可从“猫洞”进入
热空气则通过百叶窗式的天窗排出
保证了仓内空气流通
![]()
深州盈亿义仓。
为预防土壤中盐碱对墙体的损害
义仓内墙体在距地面约0.6米处
装有一道厚度达6厘米的通长木质腰线
可有效阻止盐碱沿墙体上升蔓延
义仓在通风、防潮、防火
防碱、抗震等方面的科学设计
充分展现了我国古建筑的营造智慧
会“隐身”的粮仓
万全区张贵屯粮库地下仓
![]()
张贵屯粮库地下仓。
张贵屯粮库地下仓始建于1971年
粮仓建在了地下
设计容量为15750吨
![]()
从外部看张贵屯粮库地下仓。
该粮仓采用砖石结构
共有17座粮仓,呈喇叭状布局
粮仓顶部设有通风口
不仅用于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还作为卸粮口使用
从外部看,粮仓如“隐身”一般
很难让人分辨出它的功用
地下粮仓的亮眼之处
还在于它采用了特殊的防潮措施
包括“一毡二油”的基层防潮
外部涂抹沥青和铺设面砖
以确保较好的储存条件
可以有效延缓粮食的陈化
因其卓越的储粮条件
张贵屯粮库地下仓使用了多年
“盛开的葵花”
齐村葵花粮仓
![]()
齐村葵花粮仓。
位于河北安国的齐村葵花粮仓
建于1979年
由一个大圆仓和8个相同的小圆仓组成
再加上其黄色的外墙
从上面看去
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
齐村葵花粮仓作为粮食立筒库
在节约建仓用地的同时
易于机械化作业
同时,很好的密闭性
便于熏蒸杀虫
有效降低了存储成本
虽然这栋粮仓已经弃用
但走入内部顶楼
还能看到粮食运输的轨道
这在当时已经十分先进了
保护河北老粮仓
留住历史遗迹
![]()
蔚州常平仓。
河北这些老粮仓
承载着绵延千年的粮储文化
记录着燕赵大地对粮食安全的历史贡献
2022年
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印发
《关于做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老旧粮油仓房保护的通知》
截至2024年3月
河北共有35处老旧粮油仓房
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
岁月流转
昔日的老粮仓已变身博物馆或历史建筑
这里的一砖一瓦
都在诉说着曾经的历史与今日的变迁
资料来源: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华社、河北日报客户端等
记者:宋平
编辑:王玮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